Katol手繪招牌藝術

Katol平面設計師出身,擅長以Sign Painting 招牌繪寫創作,他深入研究手繪招牌字體,再以多年從事平面設計思維,創造出個人風格的藝術字體,歷年來,已逾百多個品牌邀合作。他一直熱愛香港文化,設計出多變產品。今次在利藝術節「Art Too」,為利園創作了一幅「百年利園」主題壁畫。

Katol表示,以前的很多招牌是由他手繪,包括熊貓洗衣舍(已結業),招牌仍保留在其工作室內,他也曾分別為商台網站及TVB設計字體及節目標題。回想他入行經過,源自一部紀錄片。「本身是平面設計師,商業設計為主。約10年前,想突破事業樽頸,於是休息一年,學習新事物。有一天,他觀看了一部Sign Painters的記錄片,認為字體,可呈現的視覺方式有很多種,這激發我對手繪招牌的興趣。」於是他網上自學,及向從事招牌設計師的同業學習,也曾到台灣取經,務求把字體以截然不同設計風格呈現出來。

除了字體設計,也擅長繪畫壁畫,「利園百年」主題壁畫出自Katol之手。「利舞臺曾造就出不少巨星,包括第一屆新秀歌唱大賽冠軍梅艷芳、首次在利舞臺開演唱會羅文、鄧麗君、也曾接待巴西傳奇球星比利等,由於他們與利舞臺淵源,成為今次筆下的主角,再透過字體去說故事,當然『利』字不代表羅文,只是想把 他們融入字體中。」他認為字體,無論是中文或英文,放在紙上,抑或是壁畫上,會讓受眾在視覺上產生不同反應。而招牌字設計又以英文字為主,中文字則作為點綴,使設計構圖出現層次感。」

因此,他喜歡旅遊去揣摩招牌字體,回來後,再觀看香港招牌字又是怎樣。「在設計上,很喜歡中夾雜,因為中文字體似書法圖案,英文字又幾何圖案,我再將它們變成Graphic Text, 使之成為成抽象化,再變成人臉,如『利園百年』壁畫就是這樣演變而來。」

近年,隨著不少店舖結業,招牌字愈見愈少,加上在這個電腦創作的年代,很多字可由AI組成,手寫已愈發稀少。Katol認為手寫字較有人情味,在科技出現前,字體能吸引到受眾眼球真的不容易,如在字體上加灰影,遠看即變立體字。這些看起來像容易做到,實際上,作為畫家需要經常練習。他也喜歡把流行文化元素放進去:「很多人將多種顏色,甚至把裝飾滲入字體,我會視乎視覺效果而再作決定。不過AI字體很工整,規格已成,創作過程中,若出現的誤差,這些都不能修改,但人手畫就能做到。」他笑言,自己招牌上的每個字母都是不一樣的,手繪必然會出現差異,這也正是AI缺少的真實。

Katol經常參與品牌聯乘創作,其中最深刻是為本地一間茶餐廳做設計,餐廳負責人推崇日系美學,適逢7周年誌慶,就與日本品牌推出聯名概念產品,其中取社茶檔限定「爆檸」5.5 oz Lemon tee 「起初,先設計紙袋及(蛋撻)盒子,內裏的中英文字體,全是我一人包辦,要知道,兩者字體很不同,漢字又較字母複雜,筆劃又很多,花了點時間,才能把字體設計成茶餐廳般呈現出來。」後來,他還把設計,延伸到服裝,結果Tee大賣,開賣當天已售罄,使他感到十分鼓舞。

手繪招牌一直在外國盛行,內地近年亦如雨後春筍,像上海般大城市的文青商舖有莫大需求,但香港文化藝術氣息較弱,未能如內地或海外蓬勃發展。因為手繪招牌檔不住結業潮,讓大家感到無奈。

Katol昔日創作的招牌字
Katol昔日創作的招牌字
Katol昔日創作的招牌字。
Katol為時裝注入新元素
Katol為時裝注入新元素。
以香港茶餐廳元素與日系品牌取社商店設計「爆檸」Tee紙藝品
以香港茶餐廳元素與日系品牌取社商店設計「爆檸」Tee紙藝品
以香港茶餐廳元素與日系品牌取社商店設計「爆檸」Tee紙藝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