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t Media

WeArt Media

富豪酒店集團元宇宙首建綠色都市

近期元宇宙、區塊鏈和NFT概念成本地商界的新寵。富豪酒店集團(0078)今日宣佈正式進駐元宇宙領域,並將透過MetaGreen項目立足Animoca Brands旗下去中心化遊戲虛擬世界The Sandbox,開發以 ESG(環境、社會及管治)為主題的虛擬土地。MetaGreen已於The Sandbox平台的Mega City 2購入一塊「LAND」虛擬土地,建設首個綠色都市,打造一個涵蓋區塊鏈、資料記號化(tokenisation)、遊戲化金融(GameFi)、邊玩邊賺(play-to-earn)及 NFT等元素的生態圈。 MetaGreen 項目預計於 2022 年 10 月落成,旨在提倡大眾支持環保選擇,培育可持續社區以支持循環經濟。 富豪酒店集團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羅寶文表示,可持續發展及科技一向是富豪酒店集團品牌發展的核心基因,與集團的企劃方針及投資策略不謀而合。Web 3 及元宇宙科技不但為日常生活帶來劃時代的轉變,而且為全世界的社會共融及環境可持續性帶來深遠的影響。MetaGreen 匯集志同道合的策略性夥伴合力組成環保運動,率先推動去碳化並啟發消費者及商界改變行為習慣,從而加速邁向零碳排放的目標。 羅續稱:「元宇宙、區塊鏈和 NFT將會長久存在,集團在 The Sandbox 上的投資令富豪酒店跨步向前,傲然躍居為全球酒店業界先驅,率先為嶄新的互聯網時代揭開序幕。MetaGreen 項目將連繫綠色生態圈內與我們目標一致的合作夥伴,共同創造通往淨零碳排放的道路,並透過最新區塊鏈技術和沉浸式新媒體,啟發、教育和促進一個可持續的未來。」 她續指,集團深明「工作量證明(proof-of-work)」運作機制對環境造成深遠影響,並認同The Sandbox遷移至更環保的 Polygon 區塊鏈以及在減碳方面的承諾,因此決定與 The Sandbox合作。為實現集團自身的減碳承諾,MetaGreen 已購買逾兩倍的經認證碳信用額度,以抵銷集團有限度的以太坊排放。MetaGreen 標誌著集團的三大卓越優勢。首先,富豪酒店一向以客為先、屢創新猷,不斷積極提升客戶體驗,早於2001 年推出本港首個提供網上訂房服務的酒店網站www.regalhotel.com;而富薈酒店亦開創本港業界先河,於2014 年成為全港首間採用智能電話門匙登記入住服務的酒店。此外,本集團向來秉持可持續發展的決心,積極推動目標為本的業務企劃,於2010年將富薈灣仔酒店打造成為香港首間碳中和酒店,並致力與具環保意識的新一代建立聯繫,將關注環境的價值觀拓展至元宇宙。最後,集團強大的商業合作網絡盡佔競爭優勢。MetaGreen 已與包括恒生銀行、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學院(科大商學院)及大華銀行等組成龐大的戰略夥伴網絡,均已確認參與並支持。 恒生銀行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施穎茵表示,很高興參與這項極具前瞻性的MetaGreen項目。這個創新意念協同恒生致力成為香港銀行業ESG發展先導者的願景。恒生以於2030年或之前在日常營運達致碳中和為目標,並與客戶攜手邁向低碳經濟。同時,提高及培育年輕人的意識以創造屬於他們自己的未來亦同樣重要。恒生透過進駐MetaGreen將提供一個創新的平台連繫社區,積極鼓勵年輕一代就環球共同面對的挑戰,特別是應對氣候變化等方面,共建更為環保的未來願景。 科大商學院院長譚嘉因表示,元宇宙被視為下一代的互聯網,我們很高興成為這業界合作項目的夥伴,並通過 MetaGreen 平台探索可持續發展教育、商業以及元宇宙之間的互動關係,利用元宇宙提供的沉浸式體驗為商學教育開創更多可能,並為香港邁向綠色未來作出貢獻。 大華銀行大中華區行政總裁葉楊詩明說:「推動可持續發展已成為當務之急,社區持分者需透過改變營商和生活模式去創造更美好的將來。透過 MetaGreen 合作項目將藝術融合科技,讓藝術家和藝術愛好者能夠在這個發展迅速的數碼世界中,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探索藝術品並參與虛擬藝術活動。」除了以上的戰略夥伴外,MetaGreen亦邀請City Super集團加盟成為可持續零售夥伴。City Super集團總裁鄔嘉華表示:「City Super集團與富豪集團共同進駐元宇宙The Sandbox的首個綠色之都MetaGreen,與顧客一同創造更多嶄新的環保體驗。」 富豪酒店集團已購入由多塊「LAND」虛擬土皮,並合併而成大幅地皮「Estate」虛擬土地群,該土地將會成為Mega City 2的一個綠化虛擬區,也是The Sandbox首個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綠色都市。MetaGreen虛擬土地群目前由六個獨一無二的互動區組成: •        富豪酒店的綠色環保酒店及住宅將會展示最新的可持續房地產科技(PropTech)創新,並在世上最昂貴的房地產市場推廣普惠金融,集團初步將以NFT形式在該區域出售約100個單位; •        MetaGreen會議中心:The Sandbox 首個會議、展覽和獎勵旅遊(MICE)設施,該會議中心將舉辦與ESG相關的可持續發展會議,在元宇宙展示新一代的互動企業活動; •        MetaGreen商場:首個以可持續發展為主題的元宇宙購物中心,該商場將迎合本港消費者喜歡虛擬購物而非到實體商場購物的需求,同時還提供O2O的沉浸式和創作體驗; • …

港企設智能生產纖維材料

政府積極發展及推動高增值工業。以研發及生產納米纖維材料的Nanoshields 與香港生產力促進局合作,於將軍澳先進製造業中心建立兩條「納米纖維過濾材料智能靜電紡絲生產線」,提升產量以應付市場需求。計劃並獲創新科技署「再工業化資助計劃」資助1,500萬元。 生產力局稱,每台設備將採用先進人機介面和自動化技術,從而減少對熟練工人的需求及人為失誤,並會收集環境和生產數據,以建立實時監察系統。企業將透過相關數據,進行提升產品品質,並減少生產線停機時間,加快將商品推出市場。 Nanoshields董事黃少華預計智能生產線將可節省人力成本逾40%、品質管控成本30%、庫存成本8%及減少20%維護時間,並將年產量提升至60%,這有助企業進一步拓展國際納米纖維過濾材料市場。Nanoshields更計劃將納米纖維材料應用於電子、電池和紡織上的感應纖維。

物流網絡即服務 助中小企降成本

新冠疫情改變市場新常態,很多人選擇網購代購日常,零售商也紛紛加強線上營銷,卻需要面對倉存問題。有見及此,現時主攻香港、台灣、新加坡及馬來西亞物流市場的香港物流科技初企Pickupp為協助企業解決所需,推出「物流網絡即服務」,令商戶既可善用店面、倉庫,又可減省物流成本。 疫情期間,不少公司有短期貯存需求,如醫療物資等。「物流網絡即服務」是開放型物流網絡,旨在提升物流供應鏈效率。Pickupp聯合創辦人兼行政總裁彭子楓表示,「企業商戶可分別在逾500個服務點及70個衛星貨倉提取貨品,既可增加商戶存貨量,同時又可減省物流本50%。」 彭子楓認為以衛星建立的物流網絡,可以為商戶節省倉租,更不用增設貨倉點、往返中央倉庫派件,以提升送貨效率。Pickupp未來一年將會藉「店面共享計劃」等方式,物色更多自營點及衞星倉。彭子楓續指,基本上商戶若店內有閒置空間,即可作為平台的自提自取點。而衞星倉所需的空間則會較大,或需進行簡單包裝,才可以運送。「期望能做到消費者由住家5至10分鐘的路程,便可接達。」

L’OBJET 體現古今工藝美學

家居擺設展現出生活品味。將精緻花瓶放在桌子上,已可為家具搭配出獨特風格。深受人們喜愛的L’OBJET品牌,擅長以古代工藝打造獨一無二的家品,今次以珠寶製作技術鑄造相框、餐具等,為生活添上色彩。 品牌創始人兼創意總監 Elad Yifrach 曾跟藝壇雙胞胎兄弟創出一系列充滿奇幻及創意作品,讓人捧腹大笑。Elad 在以色列出生和長大,長大後成為了一名室內設計師,喜歡藉著旅遊尋找創作靈感,沿途吸收當地文化,為作品注入靈魂。 在工藝設計方面,Elad 的系列通過努力和想像力延伸並超越了傳統工藝,創造出非凡的藝術品。他對創新的熱情,也可從今次作品中展現出來,他以珠寶製作技術製作瓷器相框,藉著工匠的巧手塑造外形,當中須使用定制石膏的模具,每次只能鑄造15個,突顯作品精緻的質感;他又利用24K鍍金技術,在餐具表面上電鍍一層層的薄金三遍,工序繁複,讓系列呈現出至殝完美的光澤。. 網址:

活版印刷 成就不平凡紙品藝術

印刷業式微,智能手機普。現在只須輕輕一按,便能將話語傳遞,既省時又方便。不過仍有人會懷念字裡行間情感,眼前這對姊妹花就為此不惜購入老爺凸版印刷機,還遠赴美國學習活字印刷技術,為的是保留傳統工藝餘溫。 甫入這間由兩姊妹主理的工作室,有一點文藝時尚氣息,負責人之一陳葆珊(Donna)以輕快的語調說,這裏是她們夢想小天地。「由於家族從事紙廠,自幼我和妹妹已對紙品有認識,希望為平凡紙張賦予無限生命力。」就這樣她們開始為『紙』著迷,長大後,更一起創辦Ditto Ditto,設計及印刷各式各樣紙品。 愛凹凸紋質感 活版印刷中國四大發明之一,擁有過千年歷史。它曾在香港有光輝一頁。其實活字印刷是一種很有趣印刷方式,以人手找出需要的鉛字粒,整齊排列成為印刷。而這些可移動的木刻字、金屬或 膠泥字塊取代找寫。隨著柯式印刷大行其道,數碼印刷盛行,活字印刷技術已逐漸被淘汰。妹妹陳葆恩(Nicole)卻認為活版印刷不只是生產過程,而是一種工藝,「這種印刷技術精粹在於『耐性』,每次只可用一種顏色印刷,調較到心儀顏色需要心機和時間,圖案不在位置,要重新再印,少一點心思也不行。」但她酷愛活版印刷帶來的凹凸紙紋,不僅重現手繪文字之美,亦讓紋理通過紙藝傳遞情感。 Nicole 在美國修讀藝術時,她曾到當地的印刷博物館,初次接觸到活版印刷技術,當時已被製成品的凹凸感所吸引。回港後,從事廣告設計的她,仍難忘那手工紙藝觸感及創作過程:「物料上色次序,甚至天氣陰晴,令作品呈現出不同效果。」之後,她以手繪,及用活版印刷技術,以香港為題材作背景,設計出一系列紙製紙藝品。如明信片、明信片、月曆、杯墊等。 傳統文化和手藝講究傳承。沒有本港行業老師傅不吝指教,要學懂操作一部海德堡印刷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Nicole 回想當初使用古董手搖活版印刷機製月曆卡,讓她吃盡了不少苦頭。她曾試過日花14小時瘋狂拉動印刷桿,仍未能做到滿意效果;她也為了解決印刷機的微小問題,花了整天時間摸索,仍摸不著頭腦。後來,她們專程前往美國參與Printer Museum上堂,回港後又拜師學藝,老師傅終於教曉Nicole 如何調較,才能成功上紙做印刷。 傳統文化和手藝講究傳承。沒有本港行業老師傅不吝指教,要學懂操作一部海德堡印刷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Nicole 回想當初使用古董手搖活版印刷機製月曆卡,讓她吃盡了不少苦頭。她曾試過日花14小時瘋狂拉動印刷桿,仍未能做到滿意效果;她也為了解決印刷機的微小問題,花了整天時間摸索,仍摸不著頭腦。後來,她們專程前往美國參與Printer Museum上堂,回港後又拜師學藝,老師傅終於教曉Nicole 如何調較,才能成功上紙做印刷。 生活的小確幸 至於設計靈感則來品牌,ditto ditto有「相同」的意思,生活中就似一些不停重覆的節奏,但 Nicole認為我們在繁忙又重覆的生活裏,如能放慢腳步,再留意身邊事物,就發現一切是美好。她十分享生活中微小事情,一些人們忽略了東西,把這些事情記住,再從作品中展現出來,在她的明信片中,哪怕只是一棵小樹,都帶着情感的記憶。 活版印刷步驟: 1. 調色 印刷前先為印刷油墨調色。 2. 砌版、鎖版 首先要製作電板,每種顏色均有專屬電板,之後再以鉛塊,固定電板的正確位置並上鎖,避免在印刷時有走位情況。 3. 落色 將油墨放置在活版印刷機的滾軸上。 4. 印刷 最後可以按掣印刷。這時滾軸會將顏色打勻,透過滾軸及墨轆將油墨印在紙品上。 活版印刷每次只上一種顏色,事前必須確認線條與線條之間的位置是否對位?顏色要重疊印刷嗎?決定後才可交給師傅做電模。 DittoDitto:香港仔黃竹坑道27號16A FB & IG: @dittodittoworks

遊覽覲廷書室、清暑軒 了解古建歷史

元朗屏山地域廣濶,那兒共有三圍六村,「三圍」即上璋圍橋、頭圍和灰沙圍,「六村」即為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及港屋村。元朗屏山文物徑連貫多個古蹟及(中國傳統建築),包括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覲廷書室、聚星樓、上璋圍、社壇及屏山鄧族文物館等。 當中覲廷書室和毗鄰的清暑軒是由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祖輩所建造,歷史悠久。他曾說過清暑軒滿載祖父的回憶,每次祖父帶他來清暑軒,名為讀書,實為玩耍。他又話最懷念童年時有風聲與雀聲陪伴午睡,簡直像世外桃源……  現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覲廷書室建於1870年,這座私墪具有教育及祭祀祖先之用,當科舉制度於1905年廢除後,村民仍在這所「蔔蔔齋」念書,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成為首間公立英文小學。至於毗鄰落成於1874年的清暑軒亦屬一級歷史建築,樓高兩層,有廂房、大廳、浴室等,是招待賓客留宿的地方。 書室為傳統的兩進式建築,正門的門框以花崗石條鑲成,門額鏤刻「覲廷書室」四個大字,極具氣勢。書室以青磚建成,以花崗石柱支撐,牆壁的台基亦用上花崗石。擡頭一看,就會發現木刻、壁畫、灰塑、鬥拱、脊飾和漏窗等裝飾,別具特色,巧奪天工,也反映當時工匠的技藝精湛。書室既有用作祭祀,也有供奉祖先神主的大廳。至於樑上的木雕刻,就刻了不同民間故事,如《三國演義》的「鳳儀亭」、「孔明收姜維」等,藉此鼓勵族中子弟努力讀書。鄰近的清暑軒則放置鄧氏子弟考取功名牌,顯示出先人威水史。 在1894年甲午戰爭後,英軍要求清政府租借新界99年,香港界址至大鵬灣、深圳灣界址。當時有元朗鄕民為了保鄉衛土,於1899年展開為期六日抗英戰爭。當年英國將覲廷室及清暑軒作為鎮壓中心,派大批英軍駐守,同時亦以此這地方作警署及理民府(處理土地事宜)。清暑軒亦曾為日本侵華時難民通往內地的避難所。 傳遞吉祥訊息 中國人愛得含蓄,很多愛的說話也不會輕易說出,但就不難發現書室裏的裝飾,每一草一木皆有吉祥寓意。如桃代表壽、竹代表君子、金錢代表富貴、八仙有神名庇祐。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所以常說五福臨門,即謂一壽、二富、三長壽、四寧,四康寧、五善終等,你也不難會發現書室屋脊上有葡萄果實,寓意多子多孫。

曾灶財「墨寶」意外重現

曾灶財字墨寶1

以前「九龍皇帝」曾竈財「墨寶」隨處可見。自從2007年他因心臟逝世後,其「字跡」亦逐漸消失。隨後西九文化區M+視覺文化博物館也有展出其作品造就大家集體回憶。不過,近日旺角界限街東鐵線橋底的牆身出現剝落,令消失的墨迹再次重現,更成為網友打卡熱點。曾竈財生前曾表示,自己為曾家第35代傳人,繼承了皇帝賞賜,因此自稱「九龍皇帝」。他自1951年起在九龍及各區橋底、燈柱、電箱及牆壁等地方「書寫」,其以毛筆書寫之漢字獨特,排列整齊,當中有「國皇」、「去英國」、「中國」等大字最為人熟悉。2003年,威尼斯雙年展邀請曾竈財展出作品,是首名港人獲此邀請。曾竈財於去世後兩年,蘇富比拍賣一幅他的作品《墨寶》,最終以50萬元由一名亞洲收藏家投得。讓我們溫當年風魔全港的塗鴉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