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Art Media

WeArt Media

Spenser Little 金屬絲玩趣味藝術

Spenser Little 金屬絲玩趣味藝術

他來自美國,以金屬絲的拗孿和裁剪技巧,創作出各肖像及字句,至今已有25年。對於能從事自己喜歡的創作,他感到父母的支持是很重要。「母親是教授,父親是工程師。當年只有5歲 的我,喜歡玩具,但家人不準購買,唯有自製自娛。我最喜歡用木材進行創作,曾嘗試做一個士兵的雕塑,是首件製成品。」從那時起,他下決心,長大後要成為藝術工匠。 於是,他開始利用不同物料進行創作。開始時,他嘗試做雕刻洋娃娃,還有牽線木偶,並為她們做衣服,連場景也用鐵絲搭建出來。這些創作,完全開啟了他創作大門。後來,他花了很多時間,利用鐵絲勾出玩味人像送給朋友,又買些零件進行改良。有一天,朋友告訴他想購買其作品,於是他展開之藝術之路。 Spencer Little 喜歡圍繞周遭環境找靈感,並利用放置作品大玩錯視覺藝術。今次他在利園藝術節Art Too,展出的作品中,以利園區及銅鑼灣街道作為元素,創作多個藝術裝置,除了在街頭看到外,還有陳列在畫廊,盡現創意。 Spenser Little 大部分作品都只用一根連續的鐵絲,透過老虎鉗把堅硬的鐵繼,塑造成他想要的樣子,他笑言,「只有小部分作品,會用幾根絲和活動裝置結合,如攝錄機就加入配件,使它轉動。」簡直趣味十足。 Spenser Little的雕塑作品邀請觀眾與作品對話,引發人與人之間的交流。創作範疇還包括動態燈飾和擁抱機器裝置等混合媒介作品,將功能性與藝術美感結合,挑戰傳統藝術的界限。 

利園藝術節 百年藝文社區傳承

上世紀20年代,利園已是大眾休閒娛樂的好去處。100年前,利園山曾被建成遊樂場;1927年利舞臺啟用,二戰後,利舞臺孕育出不少天王巨星,成就無數人的夢想;到70-90年代,利園曾接待Bee Gees樂隊及巴西傳奇球星比利等。時至今日,利園已成為時尚ICON之地,更成為壁畫創作和藝術空間,展示區內百年來的蛻變,延續區內藝文氛圍。 在銅鑼灣霎東街舉行的利園藝術節 「Art Too」以推廣街頭藝術文化為主,展示由來自美國藝術家Spenser Little、香港招牌繪Katol及美術家黃鼎豐的街頭創作,其中一幅壁畫,「利園百年」以曾於利舞臺演出歌星、以及曾到訪的藝人球星為對象,還有藝術家黃鼎豐以利園地標為靈感,創作出一幅以利園地標為主題的壁畫,讓大家回味昔日利舞臺光輝歲月,和社區的光影變遷。 場內除了展出藝術家作品外,更設有「塗鴉工具展」,以日常的藝術工具為切入點,旨在介紹街頭文化,供公眾近距離觀賞及對藝術家的創作過程,並如何利用藝術工具啟發創意和創造出與眾不同的可能性。 美國藝術家 Spenser Little 以金屬絲藝術的風格為人所知,他將在利園區及銅鑼灣創作多個裝置作品 。 招牌繪寫師 Katol 創作一幅壁畫,融合美式筆法和懷舊元素,描繪羅文、球王比利、鄧麗君和梅艷芳等曾在利舞臺閃耀的傳奇人物,紀念他們在利園歷史的重要地位。  本地藝術家黃鼎豐希慎廣場9樓Urban Sky創作的壁畫,以利園地標為創作靈感。 

滙豐慈善基金支持惜食堂 逾5萬人受惠

惜食堂年度籌募項目《豐膳罐愛心2024》於奧海城舉行啟禮後,場內其中一座巨型罐頭藝術裝置,吸引很多人在旁打卡。這個名為「豐」足速凍餐的創意罐頭藝術作品,由滙豐銀行慈善基金義工隊逾百多名義工,用上3萬罐頭食品組裝、耗時近10小時才完成。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自成立40多年來,除了旨在培育未來領袖,構建可持續未來,造福香港社會外,更特別關顧長者需要。2017年起與惜食堂合作,提供食物援助予有需要人士,截至2023年底,累計逾5萬人受惠。 剩餘食材回收5千噸 在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支持下,惜食堂推出「智.借食夥伴」計劃,在不同地方,放置「食物損贈機」及「食物收集箱」以回收食物。市民只需下載App就能輕鬆捐贈剩食(乾貨)。及獲取計畫資訊,如17部自動化食物收集機位置、所需食物資訊、服務狀況及食物捐贈小貼士等。計劃開展至今已,已回收超過5千噸食物。 速凍飯餐產量累計達720萬 隨著惜食堂回收剩餘食材量。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於2019年捐款予惜食堂開設新廚房「豐膳坊」。現時中央食物製造工場採用『速凍』技術生產飯餐後,產量由目前每天1萬個提升至1.6萬個,增長60%。惜食堂利用速凍技術製作的飯餐,除熱飯外,還有湯水、及粥品類等食物,在毋須添加防腐劑情況下,最長保存4天,不會影響食物的味道和營養,可讓更多有需要人受惠。他補充自引入速凍生產技術後,已製作出650萬個速凍飯餐,以及12萬個食物包。 設置速凍餐自助提取機 為凝聚社區力量,幫助更多有需要的人,特別是隱蔽長者,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會於去年贊助惜食堂於藍田、青衣及元朗區內3屋邨,設置速凍餐自助提取機設置,方便有需要人士領取速凍餐,又捐出逾億元,予惜食堂於沙田多石街「惜食堂賽馬會食品製作中心」將落成。預計到2026年,速凍飯餐累計產能將達720萬個,逾2.7萬人士受寭。屆時,滙豐銀行慈善基又將動員超過300名義工參與定期探訪及電話關顧獨居長者,為他們送上飯餐和關懷,讓商、社攜手將關愛傳遍社區。 滙豐銀行慈善基金義工隊定期到公共屋邨和社區中心探訪長者,為他們送上祝褔。(相片由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提供) 此外,滙豐銀行慈善基金於2017年,設立惜食堂「粒粒皆辛館」,以向公眾推行惜食教育,超過3萬人參觀展館;另有成立互動教育中心,提升市民對浪費食物的關注。

滙豐國泰推動應本地可持續航空燃油

為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油在香港港應用,國泰(0293)宣布,滙豐香港簽署購買協議,購入由怡斯萊生產約3,400公噸可持續航空燃油(SAF),用於加注由香港國際機場起飛的國泰航空航班。作為香港最大規模的銀行、航空公司、及可持續燃油生產商,將會透過是次合作,以長遠減少航班碳排放、促進本地可持續航空燃油生態系統發展。 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表示,這是國泰的「企業可持續航空燃油計劃」(下稱計劃)中,迄今最大規模的SAF合作。他強調,國泰早於2022年開展計劃,推動成員減少與航空相關的間接碳排放。並承諾今年內將可持續航空燃油的使用量增至逾6千公噸,而2030年的使用量將提升至國泰航空總油耗的10%水平,以達致於2050年前實現淨零碳排放。 匯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指,國泰自2022年起推出計劃,匯豐香港當時就是創始成員之一。對於這次推動創新經濟方案,亦是滙豐目前最大規模已簽署的可持續航空燃油購買協議。今次計劃先以香港作為試點,相信有助推動未來更廣泛應用,這次三方合作向各界發揮了示範作用,啟發全球航空業致力減碳,轉用更多可再生能源方案。 怡斯萊是世界上少數能將廢物轉化為各種可持續運輸燃料的企業之一,根據國際航空運輸協會公佈的可持續航空燃油全球生產數據,怡斯萊分別在2022及23年佔全球可持續航空燃油市場份額約 20%。其執行主席Matti Lievonen稱,今次計劃為香港建立首個可持續航空燃油生態系統,讓商務出行供應鏈提供更高透明度,亦能鞏固香港作為領先國際航空樞紐地位。 該計劃運作模式,客戶資助用於國泰航空和國泰貨運航班的可持續航空燃油,以提升其使用量可持續航空燃油。林紹波續稱,怡斯萊的可持續航空燃油,100%由生物質廢料生產,相比傳統航空燃料,碳排放量最多可減少約90%。數據獲國際可持續發展與碳認証(ISCC)。該批可持續航空燃油由可追蹤來源的廢棄食用油生產,與相同數量的傳統航空燃料比較,已減少約11,800公噸生命周期碳排放量,相當於乘搭國泰航空來回香港及倫敦航班經濟艙約10,000程的碳排放量。 相片說明 香港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中)、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陳家齊(右二)、滙豐香港區行政總裁林慧虹(左二)、國泰集團行政總裁林紹波(左一),以及怡斯萊執行主席馬蒂•利埃沃寧(Matti Lievonen)(右一)共同主持是項合作的啟動儀式,推動可持續航空燃油在香港的應用。

巨型罐頭藝術裝置展

罐頭能煮出佳餚,只要善用罐頭食材,就能烹調出各式各樣美食。惜食堂舉辦Canstruction®Hong Kong《豐膳罐頭愛心2024》巨型罐頭藝術裝置展覽,以3萬罐頭食品組裝而成的巨型創意藝術作品,將由即日起至11月24日於奧海城展出,並首次以嘉年華形式舉行,呼籲大眾市民一同參與,推動「一罐一膳心」理念。是次計劃目標籌募逾7.5萬個罐頭食品,料惠及人次逾50萬 梁錦松:推動可持續發展 由生活造起 惜食堂主席梁錦松先生於今日舉行的啟動禮時表示:「是次《豐膳罐愛心》希望可以鼓勵市民從生活中的小事做起,每一個人都可以成為改變的力量,積極參與減少食物浪費,推動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許長虹:新食品製作中心料受惠人數增 滙豐銀行慈善基金自成立以來,對推動社會創新、提倡環保和可持續不遺餘力,尤其對支持弱勢社群,經常率領義工隊為社區注入正能量。由2017年開始,滙豐銀行更支持惜食堂籌辦活動。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表示:「滙豐銀行慈善基金一直致力關顧長者。自2017年起與惜食堂合作,為社會上有需要人士提供食物援助。透過增加速凍餐的產量及增設自助提取機,更方便基層人士領取食物。而惜食堂的新食品製作中心將於明年落成,雙方為香港『人人有飯開』的目標邁出重要一步。」 大型創意罐頭藝術裝置展 一連八日的展覽展出由近30,000罐罐頭食品組裝、耗時近10小時、動員上百位義工合力製作而成的4個大型創意罐頭藝術作品。市民到場除了可以近距離欣賞展品外,更可以即場響應活動,捐出未到期、未開封的罐頭食物及捐款支持。此外,今屆加設一系列惜食教育的攤位遊戲,市民更有機會獲得獨一無二的即影即有相片,同時贏取精彩禮品,希望以互動體驗的方式,傳遞珍惜食物和關愛社區的訊息。 相片說明 惜食堂主席梁錦松和滙豐香港區財富管理及個人銀行業務客戶及市場策劃主管許長虹,聯同樂壇天後李幸倪 (Gin Lee)、《聲夢傳奇2》總冠軍任暟晴 (Jasmine)以及兩位星級媽媽符曉薇(Leanne)、李靄璣 (Rikko)主持揭幕儀式。六位主禮嘉賓一同將愛心注入罐頭展品,隨著罐頭亮起,象徵來自社會各界的關愛及善心「罐注」香港每個角落,燃亮夢想,攜手實現「人人有飯開」的美好願景。 《豐膳罐頭愛心2024》巨型罐頭藝術裝置展覽:

紅球巡展登陸香港

被譽為「世界上最有韌力的街頭藝術作品」紅球巡迴展,今次終於「碌」香港,用創意方式點亮城市建築與歷史文化 ,屆時它將會「潛入」本港10個重要文化地標,開啟大家對城市空間的全新想象。究竟,紅球是甚麼?為何要找到它呢?原來這是由由美國藝術家Kurt Perschke創作的紅球計劃被譽為「世界上最有韌力的街頭藝術作品」。原來,早在2001年, Perschke來到聖路易斯,在一座橋下思索他該如何重建這個空間,突然靈機一觸,在稿紙上,畫下大橋與經球,隨後這個「紅球計劃」(RedBall Project)應運而生。 紅球巡展香港是「BODW in the city」的夥伴活動之一,透過結合與本港藝術家的跨界合作、品牌聯乘和活動節目,誠邀公眾親臨現場與紅球互動、投入城中創意氛圍,激發全城的無限想象力與創造力!紅球將會被巧妙地「塞」進位於香港島及九龍的特色建築中,吸引路過的觀眾駐足欣賞,思考並重新審視這些互動藝術背後的文化和歷史意義,同時誘導觀眾以嶄新的視角看待那些日常生活中習以為常的地點。 紅球計劃藝術家Kurt Perschke表示:「紅球邀約現場觀眾親身與其連結、互動,發揮無盡創意,這正是計劃的精粹所在。今站,將會寫下專屬香港的獨特故事。」 紅球巡展詳情:日期:12月6-15日(逢星期五至日)時間:上午11時 – 下午6時免費入場 相片由主辦機構提供

回到昔日光影年代 香港光影體驗館

回到昔日光影年代 香港光影體驗館

輕輕推開門,眼前景象叫人驚喜。走到香港光影體驗館,現場展出「民間博物館」創辦人John及彬仔,「窮遊廢墟」專頁版主的Tiger,多年來收藏的珍品。當中大家還可以捉摸來自不同年代的實物,三人將空間打造成不同主題場景,如七十年代大坑西邨民居,內有睡房和客廳,有書枱、梳將枱、BB床、木馬、學行車、舊式背揹帶,及有數之不盡的舊物,如郵票簿、唱片卡式錄音帶、床雀枱、電腦;也有腳動衣車、雪櫃內有飲品、電視機、電話等。 去片: 再到另一場景,馬麗江馬威宗中醫診所,內有充滿歷史價值的舊物,如牌匾、證書、龍椅等;當然不得不看,John提到具有80年歷史的木櫃,沿用歐美二、三十年代流行Art Deco設計,突顯外形時尚,木質耐用,經得起時間考驗。 意想不到的是,醫館旁邊就有涼茶舖,有百子櫃、枱上放置大銅壼,內備有涼茶、杯、碗等;讓大家了解到當年經營者會根據秘方而製涼茶,當涼茶煮好後,會倒進大銅壼內保溫備用,當有人光顧並付款後,就站在店前喝下涼茶。 還有士多辦館、放置汽水櫃;百貨公司則有六、七十年代的品牌產品,如電飯煲、塑膠品、水火爐、熱水壼等。經過John、彬仔及Tiger把舊物分類後,再仿照當年的生活,設置場景,讓大家重新感受當年的光輝歲月,同時也能感受獨特的設計與色彩美感。 這次光影展覽,給人真實的感覺,大家可以隨手觸摸物件,連雪櫃內的飲品,也可以享用。原來展覽前,John與其他工作人員曾維修展品。「我們在收集舊物時,先清潔,整理,查看是否需要維修,如雪櫃,雪櫃是用得的,但是它的時間掣壞了,所以每月我們要幫它手動溶雪,以維持它的正常運作。 這有別於一般展覽,沒有掛上不準觸摸的字牌,大家可以隨手到處摸,體驗當年的民間生活,如到舊雪櫃拿飲品,或走到涼茶舖喝涼茶,這些60-70年代的香江歲月,就重現大家眼前。 「香港光影體驗館 Hong Kong Radiance」@hk.radiance 地址:沙田下禾輋22號龍華酒店內 開放時間:12nn – 8pm參觀入場費:成人$50/小時、長者及小童$30/小時 參觀預約:請直接聯絡主辦單位查詢查詢:5515 8955

舊物啟發設計 香港光影體驗館

舊物啟發設計 香港光影體驗館

「集郵」是香港用語,近年被賦予新意思,成為港人潮語;在內地則是指「合照」。其實在上世紀,「集郵」就指收集郵票,那時一本厚厚的郵票簿,更為當時孩童恩物,彼此交換、或出售郵票。若你想了解60-70年代的人生活點滴,不妨來到由窮遊廢墟及民間博物館合辦「香港光影」體驗館,內有展出當年的除了郵票簿外,還有不同實物場景,讓大眾一起回到昔日好時光,也順道找尋設計靈感,應用於日常生活中。 「香港光影」體驗館位於沙田龍華酒店,那處展出不少懷舊歷史展品,今次展覽的靈魂人物,包括「民間博物館」創辦人John及彬仔,成立「窮遊廢墟」專頁版主的Tiger,他們鍾情於香港歷史,認為在富有歷史建築物(龍華酒店建於1938年),是一件十分有意義的事,於是與酒店負責人一拍即合,在初期用作倉庫的龍華茶居作場地,將多年來他們收集而來的珍藏品,以還原為現場實景中展出。 竭力保留昔日歷史 隨著城市變遷,老店先後結業,舊區被選中重建,也有人選擇移民,隨身的舊物不能帶走,忍痛割愛,但「民間博物館」話事人,二話不說接到來電後,便與義工小隊出動,前往各區收集舊物,將此分類、清潔、維修及儲貯,以行動記錄消失一切,並作公開展出,該人們親身感受昔日生活片段。 這次展覽品主要來自石硤尾大坑西邨及馬麗江中醫館,今次我們邀請本身兼設計師的文物收藏家John分享展品當中的設計美學。 20年代融合中西的設計文化這個木製的收納櫃來自馬麗江中醫館,想不到它已有80歷史。John 稱,這二、三十年代流行的Art Deco (裝飾藝術)設計,那時傢俱,走平實路,四四方方的設計,這些也是受西方工業革命影,令設計在發展過程中,不斷跟隨科學技術的變革,加深對對機械語言理解,形成了眾多不同風格的設計流派,包括了藝術主義 (Art Deco)及現代主義(Modernism)風格。這些藝術主義廣泛應用在建築設計與家具中:「30年代的上海,歌舞昇平,又與外國關係密切,這段時期的風格,深受西方影響,場中擺設的椅子,木櫃的外形,呈現圓角款式,這些設計不同於當時中式棱角分明的家具設計。 收藏家之路 John 早於90年代投身入設計業界,主力做品牌及網頁設計。多年來,以蒐集平面廣告為主,到2017開始,因為老牌藥店雷春鳴因搬遷,而將雜物置放在街道上,剛巧他路經此地,被包裝及海報風格吸引,從此成為文物收藏家。「自己鍾意五、六十年代Modernism (現代主義),講求非裝飾性的簡單幾何,以簡約主義先行; Space Age (太空時代)源自當時大家對太空的探索,所以在設計上,帶有未來色彩,屬既前衛又復古的風格。」近年,自從成為收藏家,在追求美學上,喜歡本土設計,他認為這最有「香港味。他還笑言,從沒有想過成為收藏家,只是以設計師身份,因喜歡漂亮的東西收藏而已。 現在他對收藏品的追求,仍是美學行先:「大部分收藏家會認為物件愈舊愈好,蘊含歷史愈豐富愈值錢,對我來說這不太重要,反而美感才是重點。無論這是一張紙、或一張椅子,只要我從它身上學到知識,我才會買下收藏。」從他在場的展館便會知道。 科技令設計走向前 隨著科技發展,人們生活改善,設計也得順應潮流。自上世紀二十年代,西方工業革命開始,所有產品變得好機械,透過工模出產,無設計可言。John說:「其實設計可以反映當時社會生活現況,電話早在十八世紀已經現現,當年用線串成電話筒,外形設計笨重,去到十九世紀末,設計就出現撥號盤,再去到上世紀70年代,這些旋轉式號盤,被電話按鍵取代。」笑言傳送信號由當年類比,轉到現在數碼化,已經很不一樣。「若以電力能量計算,現在每個人的智能手機,已經勝過1969年NASA上太空的所有裝置。他再說,由黑膠唱盤、可攜式音樂播放器(WALKMAN)、MiniDisc (MD)、MP3、 iPod串流,由賣黑膠唱片、卡式音樂帶、到雷射唱片、到逐首歌賣。無論產品設計、唱片封套、音樂帶及唱片碟的歌詞內頁等,這些生活上的設計,已見證時代轉變。 John稱,辦展覽目的除了可以令大家體驗舊日香港時光,還希望藉著展品讓大眾能從中了解舊時生活上的設計,並有所得獲益和啟發,亦希望人們可以從將些設計概念活用於現今設計當中,或創造出提升生活質素的載體或作品。

三成上班族將花紅作旅行儲備

三成上班族將花紅作旅行儲備

渣打銀行(香港)一項最新針對香港上班族理財狀況的調查發現,近六成受訪者預期年終會收到花紅,當中近四成半預料可獲發月薪一個月或以上。同時,逾40%受訪者是月光族,有62%的上班族指因沒有投資知識,被動收入來源受限。因此九成受訪者表示,會將部分花紅儲起,三成二會用作旅行儲備。渣打香港今年第三季委託獨立調查機構,訪問了近 850 名香港上班族,了解他們的出糧及理財狀況。香港上班族為事業奮鬥,面對工作壓力時,旅遊是他們喜愛的減壓活動。調查顯示, 46% 受訪上班族表示每年會去旅行 2 至 3 次,每年去旅行 4 次或以上則佔 13%。此外,有一半(51%)會去旅行的受訪上班族表示,每次旅行會花費一成至五成的月薪,26%受訪者會將月薪一半或以上用於旅行,還有約 8% 受訪者表示會花費超過一個月薪金。 調查顯示,43%香港上班族是「月光族」,另外有近四分之一 ( 23% ) 每月入不敷支。由於沒有足夠資金創造被動收入,並缺乏相關知識、足夠時間及投資渠道,有 62% 普通上班族沒有任何被動收入來源。調查亦發現逾半受訪者想轉換出糧戶口。然而,有超過 20% 受訪上班族認為手續繁複,亦不願花時間作比較,即使不滿現時的出糧戶口優惠也未有轉換,白白錯失獲取更多出糧獎賞的機會。 渣打香港財富管理及零售銀行業務主管文偉成表示:「截至今年 9 月底,出糧戶口新登記用戶數量按年增長 26%。其客戶不單可享有特惠存款利率,更可賺取里數及享有投資專屬優惠。 至於擁有過百萬存款的受訪富裕上班族1之中,有逾 60% 已有或考慮透過高息定存及股票作被動收入,可見創造被動收入為上班族建立財富重要一步。

首家西非銀行進駐香港 冀達收支平衡

首家西非銀行進駐香港 冀三年達收支平衡

在一帶一路的計劃下,香港已成為亞洲與非洲之間的貿易橋樑。The Access Bank UK Limtied (ABUK)去年底獲金管局授予有限制銀行牌照後,昨宣布旗下分行正式開業,正式成為首間西非銀行進駐入香港市場。ABUK屬尼日利亞Access Bank Plc, 的全資附屬公司,透過在港設立據點,促進亞洲之間日益增加的貿易往來。該行計劃三年內達收支平衡,並已考慮將據點拓展到上海、東京,惟暫未有時間表。 Access Bank Plc 董事總經理兼行政總裁Roosevelt Ogbonna 稱,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中心,除了其優越地理位置外,更是繼紐約、倫敦以外,另一個重要金融樞杻。因此,該行在港設立分行,促進兩地貿易。 The Access Bank UK Limited 創始人、行政總裁及董事總經理Jamie Simmonds表示,在『一帶一路』計劃下,亞洲已成為非洲最大的黎貿易區,貿易額在去年已達至2,821億美元)較同期增長1.5%,隨著亞非經濟關係步入新階段,這是適合時機,在港開設分行,並認為此舉能滿足客戶擴展市場融資和銀行服需求。 Jamies 續稱,由於香港分行是有限制牌照銀行,其資本要求計入The Access Bank UK Limited,而 The Access Bank UK Limited 現有8億美元資本,為香港分行提供資金支持。雖然東京是該行視為全球最重要的首五大金融中心,有計劃將業務拓展至當地,惟未有具體時間表。  ABUK香港分行董事總經理及行政總表示,由於新冠疫情,令到牌照申請期需時四年,才獲得審批成功,直到去年12月獲發牌,該行用了10個月時間籌備,包括聘請員工等,故直到現在才開業。該行已訂下3-5年發展計劃,業務集中以商貿及融資為主,致力提供金融解決方案予香港企業客戶。集團希望開業三年內能達收支平衡,強調經營模式在英國推行成功,有信心本港業務能更上一層樓。 據悉,Access Bank Plc 是Access Holding Plc (The Access Corporation Plc)的金資附屬公司,是一家商業銀行,在全球三大洲,設立700多家分行和服務據點。此外,Access Bank Plc在尼日利亞擁有28,000名員工,並在撒哈拉沙漠以南和非洲和英國設有附屬公司;在杜拜和巴黎設有分行,在中國、黎巴嫩和印度設有代表處,擁有4900多萬客戶。 (左起):Th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