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朗屏山地域廣濶,那兒共有三圍六村,「三圍」即上璋圍橋、頭圍和灰沙圍,「六村」即為坑頭村、坑尾村、塘坊村、新村、新起村及港屋村。元朗屏山文物徑連貫多個古蹟及(中國傳統建築),包括鄧氏宗祠、愈喬二公祠、覲廷書室、聚星樓、上璋圍、社壇及屏山鄧族文物館等。
當中覲廷書室和毗鄰的清暑軒是由著名時裝設計師鄧達智祖輩所建造,歷史悠久。他曾說過清暑軒滿載祖父的回憶,每次祖父帶他來清暑軒,名為讀書,實為玩耍。他又話最懷念童年時有風聲與雀聲陪伴午睡,簡直像世外桃源……
現已被列為一級歷史建築的覲廷書室建於1870年,這座私墪具有教育及祭祀祖先之用,當科舉制度於1905年廢除後,村民仍在這所「蔔蔔齋」念書,直到二次大戰後才成為首間公立英文小學。至於毗鄰落成於1874年的清暑軒亦屬一級歷史建築,樓高兩層,有廂房、大廳、浴室等,是招待賓客留宿的地方。
書室為傳統的兩進式建築,正門的門框以花崗石條鑲成,門額鏤刻「覲廷書室」四個大字,極具氣勢。書室以青磚建成,以花崗石柱支撐,牆壁的台基亦用上花崗石。擡頭一看,就會發現木刻、壁畫、灰塑、鬥拱、脊飾和漏窗等裝飾,別具特色,巧奪天工,也反映當時工匠的技藝精湛。書室既有用作祭祀,也有供奉祖先神主的大廳。至於樑上的木雕刻,就刻了不同民間故事,如《三國演義》的「鳳儀亭」、「孔明收姜維」等,藉此鼓勵族中子弟努力讀書。鄰近的清暑軒則放置鄧氏子弟考取功名牌,顯示出先人威水史。
在1894年甲午戰爭後,英軍要求清政府租借新界99年,香港界址至大鵬灣、深圳灣界址。當時有元朗鄕民為了保鄉衛土,於1899年展開為期六日抗英戰爭。當年英國將覲廷室及清暑軒作為鎮壓中心,派大批英軍駐守,同時亦以此這地方作警署及理民府(處理土地事宜)。清暑軒亦曾為日本侵華時難民通往內地的避難所。
傳遞吉祥訊息
中國人愛得含蓄,很多愛的說話也不會輕易說出,但就不難發現書室裏的裝飾,每一草一木皆有吉祥寓意。如桃代表壽、竹代表君子、金錢代表富貴、八仙有神名庇祐。蝙蝠的蝠與福同音,所以常說五福臨門,即謂一壽、二富、三長壽、四寧,四康寧、五善終等,你也不難會發現書室屋脊上有葡萄果實,寓意多子多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