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染的魅力

藍染風氣在港盛行,PMQ、JCCAC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不難發現藍染產品的蹤影。香港人對藍染衣物的認識,源自日本品牌,包括KAPITAL、visvim、PORTER CLASSIC、45R、BUAISOU、KUON……等等。為了尋找這點「藍」,筆者專程走到大嶼山,與本地首間藍染工房「片藍造Indigo 11.50」主理人MAX面談,分享他如何讓人愛上布料、染料和水三者流動結合成為藍染的一瞬間。

「片藍造」坐落與大嶼山石壁水塘一山之遙的大浪灣村。這天坐上11號巴士開往大澳,當駛經至石壁監獄的大草原時按鈴,甫下車看見一部白色車輛停下,司機調低車窗,看見主理人Max接我們,數分鐘的車程便來到目的地「片藍造工房」。一擡頭,看見幾片藍染布高掛飄搖,橫條、直條、圓點、三角、漸變、留白、深深淺淺的藍,真有一種治癒感。

片藍造工房主理人Max。

藍染品採用植物及礦物天然染料將織物染成藍色,織物上面的圖案,以紮染、蠟染、紙板刮漿、夾綁染等方式技藝染成,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

採用天然染料

熟悉藍染的人知道,藍染用「木藍」的草本植物提煉,人手染製,常見於客家人的藍布衫。進行藍染時,可透過夾染、縫紮染和蠟染等方式上色。藍染又不同於普通染衫,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污染物,對空氣、水源、環境等造成不可逆轉的破壞。藍染是全天然,採用植物及礦物天然染料。Max說:「天然染布工藝需由製作藍染液開始,染液則由葉綠色的木藍、馬藍、蓼藍等植物中以沉澱方式,並萃取出染液的基本藍靛(又稱為藍泥)。這些藍泥準備好,就以鹼水、米酒、糖、石灰粉建立染缸,過程需時約兩星期,其間要加入米酒、糖、石灰粉攪拌。稍一不慎或遇上天氣潮濕,整缸藍染液便報銷。」

火燒荔枝柴後,木灰可以用作染缸的梘水。

藍染用途多

藍染應用於木頭、紙、布,亦有人用作配色,但以應用布類為主。因其著色力夠也易於生產。「藍染歷史悠久,是少數可低溫上色的自然染色法,當染液與空氣接觸產生化學反應,將布變成靛藍,與大自然的綠色好 match。」所以,Max多年前到台灣一趟後,便決定將這份工藝回香港,成立「片造藍」工房。

「那時,正值手工藝興起,很多人對『手作』深表興趣。藍染就是將一塊白布,浸入染缸後,白布變成藍布,染布中間還有夾雜著不同層次的顏色,如白色、藍色等。『藍染』這門手藝需要耐性,加上港人又喜歡實用性,於是將引『藍染』引入香港。」Max說。

注重布質及染色

現時,坊間開設了不少藍染工房,傳授藍染知識,但Max鍾情於淨色布,這又不同用於教學的布料。而「片藍造」售賣的藍染產品以淨色布為主。Max對用布料講究,工房多使用台灣、日本棉布料。「藍染工藝範疇專業,有些玩織紋、有些玩布質、甚至乎顏色淨度,都可造出不同的搭配。例如棉布,有平織和針織,織紋密度;顏色又分為染色、漂色,不經意的微調,呈現效果已不同。有時用眼睛、雙手才能分辨出品質。」Max更認為,市場上,很多數碼化產品的出現,令注意手工藝品的人所剩無幾,但藍染品能令大家染到、摸到、感受到,從前的衣服是怎樣造出來,減去花巧、注重淨染色、布質,才是藍染工藝的重點。

「我就是喜歡自己染布,喜歡自己選擇顏色深淺度。街上買的藍染布,顏色就只有深藍、中藍、淺藍;或者有偏綠色。如果自己染布,就可調較出30-40種藍色,如偏紅、偏黃,偏綠、偏紫藍、深至淺度不同;有時可以染出藍白間隔染,或漸變亦可,這就是染布的樂趣。」Max笑道。

手工的價值在於舒適感

市面上,很多商店集團式經營。大量生產、時裝速食,或已成為人們消費習慣,因其價廉物美又方便,但「手工藝」是代表製造者與使用者溝通後,所製造出來的產品,使用起來那種「舒適感」,是得來不易的價值。「機器織布的針織密度不及手織布好。手織是文化標誌。八年前,工房開張,我專程到泰國購買大量當地苗族手織布,由於人手編織,布料密度不均勻,但染藍後產生的動態,深淺顏色,凹凸效果,外面市集賣的純藍染品不能媲美,這也是『片藍造工房』所追求產品的色調與效果。」Max坦言,去年,他打算再補貨,卻被告知該織布已停產。

現時,大家關注身上所穿衣服鞋履的可持續性,許多創新企業就紡織品漂染方法,正努力研發新點子,包括降低耗水量,污水毒性和環境的影響,致力為可持續發展盡一點力。藍染品屬全天然人手製,過程沒有對環境造成傷害,可是Max坦言曾聽說,有客人質疑產品為何會褪色?「任何物件都會老化、折舊。藍染品已採用天然料生產,為何有人會邊要求出品過程要環保,另一邊又要求藍染品完全不褪色?這是不行,重點是如何復修、保養。」

品牌朝多元發展

片藍造經常舉辦工作坊,也為企業進行設計及生產產品。如日本時裝品牌45R的藍染VIP工作坊、灣仔藍屋的社區節藍染活動、MUJI 展覽、美心家品設計、歌星MV製作等「記得大家樂拍其中一輯廣告時,需要日式麻簾,我們就用傳統手造布進行漂染;另咖啡店想為員工訂製不易起皺、要耐穿的製服,我們就不用全棉布,改選用彈性布料。」Max說,為配合企業形象,要不斷找不同布料,以符合不同合作單位要求。

Max享受與不同企業合作,藉此提升工藝技術,累積經驗。「曾為NIKE做了一幅掛牆Art Piece,是他最難忘的一次合作項目,那次我在未知藍染技術領域進行挑戰與嘗試,每一次挑戰,至少需要二至三個月。完成後,那份滿足感不可言喻。」未來,他希望多出產自家制藍染品,滿足愛好手工藝品的客人。

藍染手袋,深藍與淺藍的直條,白線依照布料顏色縫上,如日本BORO – 拼布風格,用古布爛布拼出來。Max說今次藍染品用全新拼布做,但又能令其有舊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