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創無界」——深圳文博會香港延展於元創坊QUBE舉行,今年是香港特區政府首次以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名義參加「中國文化產業第一展」,場內展品均以中國元素為主調,再結合創意為創作元素,廣受好評。今次展覽展出約300件香港藝術作品及文創產品,分別來自9位香港藝術家、設計師及9個香港品牌。
「文創無界」空間設計師王健偉介紹:「我們會將深圳文博會香港創意館內的LED屏幕隧道帶到香港,以貨櫃箱的形式將三面打開,以分隔展覽的4個區域——『街畫』、『藝術玩具及線上遊戲』、『中國元素』和『文創產品』,屏幕同時會播放於香港拍攝的片段,提供沉浸式體驗。」
當日「文創無界」策展人梁冠文說:「香港像一條地球村,以中國傳統元素為主軸,注滿中國人的人民性情,同時融合了世界各地文明風尚,多年來歷經沉澱和轉化,形成了獨特又豐富的本土文化現象,讓我們的設計師得天獨厚,親身體會這種文化碰撞和眼界淬煉,通過不同文創載體,在各自領域上發揮匠心創意。」
平台有助創意展現
現場不少品牌首次參加深圳文博會,他們認為文博會是好平台,為兩地設計師提供交流平台。
華服創辦人余嫿 Mary Yu,她設計的旗袍中西合璧,既體現中國古典美,亦具備時尚元素,她對剪裁細節非常注重,以展現出女姓溫婉優雅的氣質。她表示,今次文在博會展出的旗袍以當代彩墨畫作為傳播媒介,設計不同材質,不同花樣的旗袍,希望作品有獨特性。此外,她利用鮮豔顏色,將傳統華服變得年輕化及時尚。

今次展出旗袍作品中,剪裁別樹一格,融合中西文化的旗袍,上半身為傳統旗袍,下身以西式傘裙,以迎合不同消費者品味。

羅氏針織於文博會展出了多個針織藝術系統,其中包括《怪獸大廈》及《Floral Art》羅氏針織總經理何家和(Milton)稱,靈感取自香港50年代的「怪獸大廈」,針對建築大廈的外形,創造出針織藝術形狀,再展示手袋及配飾,希望透過設計,反映針織品與可持續發展的突破性。

透過設計鰂魚湧的海山樓是建築群中,最為人熟悉的風照,很多電影都會取景拍攝的地方,設計師透過鏡頭下,呈現的海山樓的走道間穿梭,映襯出另類的香港之美,作為創作靈感,設計出一系列色彩鮮豔的配飾。

羅氏針織總經理何家和(Milton)希望透過品牌的環保系列Floral Tote等,展示環保時尚及升級再造的新視野。
文創產業面對挑戰
玩具設計師葉偉青分享了在香港發展文創產業面臨的挑戰:「香港文創產業面臨很多困難。首先本土文創作品未受到足夠重視,企業常優先選擇國外IP。而本土市場規模相對較細,文創產業鏈尚未完全成型,與日韓等地相比仍有一定差距。要持續發展文創產業,我們不單需要優秀創作,更需要營運支援、拓展市場、以及與商業單位合作,將創作轉化為持續收益的IP。創作者除了創作能力,在行政管理和營運方面也需要支援和協助。」
展覽展出約300件香港藝術作品及文創產品,分別來自9位香港藝術家、設計師及9個香港品牌。其中包括:林雅儀(Zoie Lam)、羅浩光 (Bo Law)、葉偉青 (Felix Ip)、阿寬(Foon Wong)、INDEX GAME、楊德賢 (Toby Yeung) 、餘嫿 (Mary Yu)、許開嬌(Angel Hui)、林春菊(Janko Lam) 、粵東磁廠、羅氏針織、AXIS、ByLeona、安量彩印製盒、原工作室、ephelis、衡建設計及OOObjec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