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大60周年校慶,中文大學於新城市廣場舉辦「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微型藝術展」,現場展出逾50件人手微縮模型展品,有本地藝術家全新設計的傑作,包括中大著名地標《百萬大道》、中大科學館(飯煲)、中大正門(四條柱)等。現場除了除了搭建4.4米高可亮燈的仲門外,還有可愛的迷你中大校巴及七彩校慶燈箱等打卡位。此外,眾多展品中,有多件作品與中大及沙田等社區息息相關,務求以嶄新手法把中大校園及重要地標帶到社區,與巿民共賀鑽禧。
文、攝影:小編 (部份相片為主辦單位提供)
最矚目的展品,莫過於中由高錕教授夫人高黃美芸女士於親手將高錕教授的微雕,放在俗稱「四條柱」的《中大正門》前,讓大家可重溫中大前校長兼「諾貝爾奬」得主高錕教授的風采。他旁邊是一輛由藝術家陳鴻輝親手造的懷舊校巴,綴以微型藝術家陳翠薇的微型燈籠賀中秋,迎接巿民佳節遊覽中大。在俗稱「飯煲」的《中大科學館》和巨型校徽前,是畢業生手拿鮮花和畢業公仔,拋起四方帽拍照的歡樂一刻。

由親手由畫圖、打磨及上色,創造獨一無二的90年代懷舊校巴,的微型藝術家陳輝鴻表示。他在資料搜集時,認為90年代校巴最具代表性,於是決定從繪圖起,畫出當年年校巴的模樣,並將它立體化。由製車頂、車身、學生公仔開始造,慢工出細貨。「手造校巴模型須時兩個月,但打磨車頂最耗時,全因磨出平面不夠光滑,車頂是慢慢雕出來才行,否則不能還原校巴最初模樣。之後校巴上色,便大功告成。」雖然校巴車款停駛多年,又沒有實物可供參考,只能靠他參照校巴照片及回想兒時曾坐過的校巴,也是這款巴士,藉此提高成品的像真度,作品也希望能喚起港人回憶。

除了中大校巴模型,陳鴻輝也有新作品就是《巷仔理髮》。原位於中文大學的校園理髮店。幾十年前是「巷仔理髮」的格局,演變到今日有齊洗、剪、吹服務的髮型屋。陳鴻輝表示,「巷仔理髮」第二部曲,結合模型工藝及3D打印,製作出各種富有童趣的細節,生動還原了屬於現今新時代孩子們的理髮店情景。而最花時間打造的展品,則是參考自80年代的「俊男茶樓」。「當中過千件組件,全是人手去造,足足做了3年,希望能勾起人們的成長回憶。」

現場有另一微型藝術家何國添的新作《鳳冠承傳》,從前少看粵劇的他,機緣巧合下,跟粵劇服飾大師陳國源學做鳳冠,更成為其入室弟子。今次做的1: 6的鳳冠,像真度高。他特意將戲棚場景還原,以創造表達傳統文化。「作為表演者,真是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大家可以從模型中,看到到粵劇名伶「仙姐」白雪仙的點翠頭飾,還有桌上放放滿了照片、紙模、工具、晶石、 圓珠、針線、布料、鐵線和半完成的鳳冠。」何國添笑說。他還特意將《帝女花》的百元紙幣,又製作微縮舞台,把不同粵劇元素貫穿起來。
重點展品
今次特別展出多項與中大及沙田社區息息相關的作品,包括《沙田龍舟競渡》、《沙田雞粥》、《鳳冠承傳》、《查篤撐》、《迴轉壽司》、《跑車速剪》、《那些年,我們一起作反的課室》等。同場展出多個香港的今昔街景,包括美食、小店、人物、節日和建築等等,喻意中大和香港一起走過60年。中大學生大使將於展場帶領導賞團,分享校園歷史和點滴。
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微型藝術展
日期:即日起至10月17日(星期二)
時間:中午12時至晚上10時 (星期一至五)
上午10時至晚上10時 (星期六、日及公眾假期)
地點:沙田新城市廣場一期L1羅馬圓型獻技場

中大著名地標「百萬大道」。作品展現了中大60周年校慶啟動典禮情景,五光十色的燈箱點亮了百萬大道,一眾嘉賓及校友聚首一堂,更有學生舞蹈團及啦啦隊現場表演,喜慶熱鬧。

(左上)中大科學館 (俗稱飯煲) 是畢業生必到拍照之處。巨型校徽見證每個畢業生的成長,及拋起四方帽拍照的歡樂一刻。
(右上)中大著名地標「百萬大道」
作品展現了中大60周年校慶啟動典禮情景,五光十色的燈箱點亮了百萬大道,一眾嘉賓及校友聚首一堂,更有學生舞蹈團及啦啦隊現場表演,喜慶熱鬧。
(下) 中大60閃耀維港
作品同時涵蓋香港四十多座地標性建築,璀璨奪目。

沙田雞粥最初源於沙田舊墟夜市,師傅要熬煮雞粥要花4-5個小時,先洗米、後用皮蛋撈勻,使粥底微香、金黃和綿滑,雞肉則肥美嫩滑。沙田另一名物是「紅燒乳鴿」,要塗上用麥芽糖及醋等調味成的皮水,皮脆肉嫩。乳鴿、雞粥和炒蜆,一向被稱為「沙田三寶」。其他招牌菜色,還有小炒王、咕嚕雞球、豉油王炒麵等。 沙田舊墟已經拆卸,藝術家彭惠娟、潘麗華以技藝,呈現沙田宵夜的色香味,令人垂涎三尺。


迴轉壽司、蘭桂坊、石板街
迴轉壽司於日本50年代興起,緣於一位大阪壽司店老闆,見到傳統壽司店現叫現做,較為昂貴,遂效法啤酒廠的運輸帶,運送琳瑯滿目的壽司,放在不同顏色碟子上,明碼實價,食客可自由選擇,心中有數。香港自1989年引入第一間迴轉壽司店,便受歡迎至今。蘭桂坊及石板街深受名人、明星和中外人士歡迎,每逢聖誕節及新年倒數日子,必定人潮如鯽。藝術家何國添表示,借助電腦雕刻技術,塑造各人物獨特的表情動靜。